做行動的巨人_隨筆600字篇一
高三就是每天不斷的解題,背書,就這樣一直循環(huán)、循環(huán)、循環(huán),桌上、桌下上總是堆著會讓我打瞌睡的經(jīng)書。即使如此,相比高一高二的生活,我覺得現(xiàn)在變得很充實。
有目標,做行動的巨人(老師經(jīng)常這樣說)。當然這也是我剛進入高三學堂時,那副信心勃勃的樣子。沒過多久我便覺得力不從心,退卻了那份激情。星期天早上,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還在家里,高三學生已經(jīng)走進校園,死魚眼早已翻上翻下的了。當把高三與自己一生的命運相聯(lián)系時,發(fā)現(xiàn)每一天都是有意義。明確自己的人生大目標,把握高三這九個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付出行動,點燃那份學習的激情。這是第二次力不從心。
我是一個粗心的人,朋友也會說我心細,但那都是經(jīng)驗教訓換來的,犯的錯我都會記住,但時間久了,也難免會犯同樣的錯誤。在高三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惆悵,害怕這門記不住,又害怕好點的丟掉,一個月一次的月考擔心考差。上課總覺得困乏,高一高二每天總有那么幾節(jié)機房課可以“放松”,上課也總是不那么重要?,F(xiàn)在高三了,天天坐著寫作業(yè)、背書,精神都難以集中,更不要說真正記下的、學到的有多少。每門課都有做不完作業(yè),時間根本不夠。直到某位同學說,“老師你上課把重點劃一下”,老師說“高三,老師上課講的都是重點,不要想著哪些不記”,不知為何我好像夢醒一樣,高三了,這不應該是我以前想像中高三的樣子,我要做點什么,我的學習、生活需要規(guī)劃。
給自己定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總是提醒自己,“我還來得及,一步一步前進。”大多時候我覺得都是心理的原因,總是覺得時間來不及,這看看那看看,慌了。所以我覺得做事要效率,不讓自己的努力變成無用功。
“貧賤不能移”是片面說法_隨筆700字篇二
“貧賤不能移”出于《孟子》,意思是貧賤不能改變?nèi)说臍夤?jié)。我認為這句話是片面的。
貧賤真的不能移嗎?
貧苦的人連維持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那么他的尊嚴在哪里?他又憑什么談尊嚴、氣節(jié)。
這又讓我想起了《管子·牧民》中的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我認為這是對“貧賤不能移”最好的反駁和最合理的批判。
正如俄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所說“當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證時,談任何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當其接受記者采訪時,閉口不談旱年三餐不足的事,他認為這類事看似可以激勵青少年奮斗,實際上卻是脫離了實際的。對此,我非常贊同。
又如古代要求婦女“三從四德”,婦女政治地位何等低下,每每都要服從男性??芍灰闾接懰母驹颍蜁l(fā)現(xiàn)婦女地位低出在經(jīng)濟問題上。因為古代婦女無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造成“貧賤”的局面,喪失尊嚴與氣節(jié)。而現(xiàn)代婦女經(jīng)濟獨立,自然不必依靠任何人,男女自然平等。
在我看來“貧賤不能移”不僅是片面的,有時還有點“傻”。比如“君子不吃嗟來之食,不酌盜泉之水”,這兩種君子之行為是多么迂腐和愚蠢。毛主席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此類“君子”卻輕視自己的生命,白白死去。自以為堅守了氣節(jié),殊不知自己死后只落下一個“迂腐”之臭名。對這類人的“貧賤不能移”之行為,我不敢茍同。
但也不能對任何事都行“貧賤就移”之道,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面對國之大事,民族危亡之事,就必須堅守氣節(jié)。文天祥面對元朝利誘,堅守民族氣節(jié),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蘇武在匈奴的高官厚祿下,不為所動,堅守囯家氣節(jié),低吟“立志報君恩,牧羊為國威。反對曰本侵華時的漢奸,我恨不得飲其血,啖其肉。
總之“貧賤”能否可“移”,要分類討論。
一概說“貧賤不能移”是片面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