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可能都無法回避挫折。面對挫折與失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些人遇到失敗,馬上就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棄,自甘沉淪;而另一些人則不同,面對失敗與挫折,總是重新崛起,重頭再來。孫中山就是這樣,“屢敗屢戰(zhàn)”,多次重頭再干,直到取得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勝利。
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進取之源。面對失敗,不能一蹶不振。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也是如此,他競選議員前前后后失敗了若干次,但每逢失敗都能重新振作。后來不僅選為議員,而且成為美國歷史偉大的總統(tǒng)。如他稍有灰心情緒,消極心態(tài),既戰(zhàn)勝不了身邊的困難,更戰(zhàn)勝不了政界的對手。
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我們都會經(jīng)歷大大小小多次失敗。有的失敗,甚至都要大得超出了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我們不能氣餒,不能向失敗認輸。在這一點上,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態(tài)度更加鮮明:“我成功的訣竅有三個:第一個是,決不放棄;第二個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個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短短的三句話,留在世人心坎上的,卻是一種戰(zhàn)勝挫折的永恒的力量。
失敗是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一邊通向光明,另一邊卻通向了無盡的黑暗。如果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淹沒于挫折的灰暗中,不思進行,不想重新奮斗,那么,其人生必然一片黑暗。如能從失敗的泥沼中爬起來,用雙手掐住大地的脈搏,支撐自己站起來,重新走向奮斗的征程,就會不斷前行,直至到達光明的未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并沒有被殘酷的失敗擊垮,而是從血雨腥風中爬起來,掩埋好同伴的尸體,擦干身上的血跡,舉起硝煙中的戰(zhàn)旗,繼續(xù)前進,然后不斷發(fā)展,不斷壯大,直至獲取革命成功。
假如生活折斷了希望的風帆,請不要絕望,彼岸還在;假如人生凋零了美麗的花瓣,請不要沉淪,綠葉還在;假如命運了前行的車輪,請不要絕望,車輛還在。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