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憂國·立志·發(fā)奮

從遠古至今,從夏商周到過往的唐宋元明清,以至于近代的民國和現(xiàn)今的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洗滌了無數(shù)朝代的靈魂,朝代的變更恍如潮水,后浪推著前浪,在這浪涌交際之時也隨之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

在《朝花夕拾》中,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愛國憂民的赤子之心。

《藤野先生》中,那個剛剛留學日本的魯迅為了救國救民不惜遠涉他鄉(xiāng)專注學醫(yī),但因看不慣中國留學生的所作所為,不惜輾轉了多個地方,最后終于滯留仙臺,拜讀在藤野先生執(zhí)教的學校中。經過了匿名信事件和電影事件,魯迅先生終于認識到要救國就要拯救這些麻木不仁的靈魂,要拯救靈魂就要依靠文學,于是魯迅先生為救國救民,離開了他敬愛的藤野先生,開始了棄醫(yī)從文的道路。

出于愛國,魯迅先生一身肝膽化作報國的力量,他用自己的筆鋒像那些所謂“愛國志士”進行猛烈抨擊,把筆作為自己的武器,把文章作為自己的盔甲,全身武裝,為報效祖國而奮斗。

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為報國而立志,為志愿而不懈地奮斗著。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