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雜志上讀了一篇文章《瑞恩的井》。文章講述的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瑞恩為了實現讓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潔凈的水的夢想,額外幫家里做家務來攢錢造井,他的事跡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終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讀完本文后,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同情心。
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同情行為是社會里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若社會里沒有同情,爾虞我詐,人人自利,社會也不成社會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覺得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們的學生進行過一次募捐活動。當時班里的孩子都曾捐過舊書或者報紙,有的孩子甚至把自己心愛的圖書也捐了出來。當時我在班里曾舉行過一次班會,題目是《我們如何募捐》,當時學生們的反應很強烈,有很多學生的發(fā)言很令人感動,但僅是一次班會沒有后續(xù)的教育,可能也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痕跡。
我們現在對孩子同情心和責任心方面的教育似乎有些缺失。我們的孩子也能和小瑞恩一樣在聽完一個故事后能對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同情,進而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嗎?我想大部分孩子可能不會,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或者是機會去思考這樣的事情。我想這是家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職,而這樣的事情不正是為孩子編織有意義的生活嗎?
明天的班會課上,我將把非洲小孩喝不上干凈水的事情講給班里的孩子聽聽,看看我們的學生會不會和瑞恩一樣?如果不會,我將開始對學生進行同情心和責任心的教育。如果學生也像幫非洲孩子建一口井,那么她的錢從哪里來?他會和瑞恩一樣通過額外干家務或者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嗎?我不敢想象,我們的教育和國外相比,真的存在很多問題。寫到這里,更加敬佩那個六歲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