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送人鮮花,手留余香",這是告訴我們要懂得付出,懂得奉獻;那么"得人玫瑰,還以微笑"就是要求我們懂得回報了。
——題記
我們,并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在我們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一樣的人,還有很多見過的、沒見過的動植物。我們時時刻刻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會接觸。那么,相互之間的互幫互助也不足為奇。那么,得人幫助,就應(yīng)該懂得回報。
樹說,我要把綠蔭投向給予我生命的大地;
花說,我要把芬芳獻給給予我健康的空氣;
鷹說,我要把雄姿展現(xiàn)在給予我自由的天空;
那更何況為人?
人非草石,并不只有物質(zhì),還有意識,有意志,有情感。從生理上來講,我們需要明白“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氣概。
也許你不了解癡迷音樂的貝多芬對藝術(shù)的瘋狂,但你可以體會陶吉吉創(chuàng)作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時內(nèi)心的真摯;也許你不了解資深的但丁對自由的爭取,但你可以體會魯迅犀利又充滿激情的口號下的深情呼喚;也許你不了解于美術(shù)頗有造詣的達芬奇的真情,但你可以體會〈張復(fù)興畫集〉的韻味……他們,不受時代、地域的限制,對給予自己一方天地或是溫暖的領(lǐng)域所做出的種種,正是我們所提倡的“回報”。
當我們得到他人給予的玫瑰時,我們會很自然地露出微笑,這是一種回報;
當我們被父母的愛包圍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幫助父母,這是一種回報;
當我們聽到贊賞時,更嚴格地要求自己,這也是一種回報……
回報有很多形式,表象也許不同,但只要是發(fā)自由內(nèi)心的感激所化成的行動,甚至只是一種思緒,都是一種回報。
回報是對他人的肯定,也是對自己品格的一種鑒定。它是源自心靈深處的,非功利的,我們不能要求他人對自己的回報,也不能假心假意地制造回報。不需要遮掩的感激之舉,才是回報的最高境界,也才是真正的回報。
當然,要懂得回報,也就必先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會有回報這種善意之舉的。
社會要求我們回報,自然也要求我們回報。所以,請不要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