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重慶中考滿分作文:生命的河流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拿破侖行經一座森林,那天天氣非常炎熱,而且正是太陽當空。他覺得口渴,就告訴侍者:“我們不久前曾跨過一條小溪,你回去那里給我取一些水來。”
侍者回頭去找那條小溪。但小溪實在太小了,剛才他們的些車子經過,已經把溪水弄得很污濁,不能喝了。于是他回去告訴拿破侖:“那小溪里的水很臟,不能喝了。請您允許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條小河,離這里也很近。”
拿破侖說:“不,你還是回到我們走過的那條小溪。”侍者奉命去了。但是他只是表面遵從,內心并不服氣,暗想:水那么臟,再跑一趟也是白費時間。于是他只走了一半的路,就跑回來說:“水還是不能喝,您為什么要堅持?”拿破侖不予解釋,只是命令道:“你再去跑一趟!”
侍者無奈,只好從命。當他再次走到那條小溪旁邊時,發(fā)現(xiàn)溪水像它原來那么清澈、純凈了——污水已經流走,泥沙已經沉淀。侍者笑了,他知道了將軍的選擇為什么是對的了。當他提著水回來時,跪在拿破侖的馬下說:“感謝您,將軍。您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不變的。”
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生命的河流可能有時會被污濁,但那并不是永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終將歸于清澈。因此,成功往往始于堅持與耐心,而失敗則大多由于急躁和武斷。在那成與敗之間,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空靈的心,有一條純潔的生命的河流。
[得分點品評]
借用一個經典的小故事,闡明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善于摘取素材也善于聯(lián)想,讓作文于輕松的氛圍中寫出了讓人深思的道理。靈活的從已有材料中靈活摘取我們作文所需要的素材是一種巧妙的“投機”??醋魑那拔鍌€自然段,絕對不會是考試自己在考場上一時生編的故事,而是從平時廣泛的閱讀和積累中擷取有用部分,根據(jù)需要適當潤色后成為了作文的內容。著名作家劉墉的不少哲文小品,也就是這種模式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摘引故事,那作文并沒有獲得高分的籌碼。考生的高明之處在于善于聯(lián)想,由拿破侖這個關于溪流的故事聯(lián)想到人生,將河水的流動和生命光陰的流失聯(lián)系起來,闡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濁終將歸于清澈的道理,并呼吁人們應該有一顆空靈的心,純潔的生命之河。這樣,作文就有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