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哲理故事 >

冷水浴和犯罪之間的距離

一個猶太父親帶他的兒子去澡堂。他們跳進(jìn)池子,孩子凍得發(fā)抖,不由地大叫:“哎呀,爸爸,哎呀。”

于是父親把他抱出來,用毛巾擦干水,給他穿上衣服。

“啊哈,爸爸,啊哈。”小家伙愉快地叫著,身子暖洋洋地蜷縮在毛巾被里。

“艾什卡,”父親深思著說道,“你知道冷水浴和犯罪之間的距離嗎?”

“當(dāng)你跳進(jìn)冷水池的時候,你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是‘哎呀’,接著才是‘啊哈’。但當(dāng)你犯罪的時候,你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是‘啊哈’,然后就是‘哎呀’了。”

猶太人對小孩的美德教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而且寓道理于比喻中,形象、簡單、活潑,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記憶猶新。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父親,他沒有直接告訴孩子不要犯罪,而是用冷水浴比喻犯罪,告訴孩子犯罪開始的感覺是“啊哈”——高興壞了,而最后的感覺就是“哎呀”——難受死了,從而啟發(fā)孩子不要犯罪。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食品奇缺,托馬斯·曼家的食品是按數(shù)學(xué)方法平分給四個孩子的,而且精確無比,連豌豆也要按粒分,任何人都不能多吃多占。有一天,家中僅剩下一個無花果,按托馬斯·曼的妻子和四個孩子的想法,肯定要平分這個無花果。結(jié)果呢,托馬斯·曼把無花果塞給艾麗卡,并讓她一個人吃。艾麗卡狼吞虎咽地吃掉了無花果,其他三個姐妹驚訝地瞪圓眼睛。托馬斯·曼鄭重其事地說:“孩子們,世界從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們要早早適應(yīng)這種待遇。”這句話在四個孩子的心中同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任何不公平的時候也能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

經(jīng)濟(jì)學(xué)家大衛(wèi)·李嘉圖也是一名猶太人。九歲時,有一天,他在商店的櫥窗中看到一雙邊緣有皮毛的皮鞋,他非常喜歡,吵著讓大人給他買下。他父親不同意買,認(rèn)為這雙鞋不適合他穿。李嘉圖哭鬧著,執(zhí)意要買,父親同意了,但有一個條件,買了就必須穿。穿上皮鞋后,李嘉圖發(fā)現(xiàn)這是一雙木鞋,穿著在街上走起來“咔嗒咔嗒”直響,惹得所有的行人都回頭盯著他瞧。本想穿一雙獨特的皮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結(jié)果卻穿著木鞋每天去丟臉。為了擺脫這雙鞋子,他真愿意付出一切代價,但他又沒有別的鞋子可穿。任何人都無法想象他穿著這雙鞋有多痛苦,他每次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以免發(fā)出那丟人的“咔嗒”聲。從此,李嘉圖再也不敢任性和貪圖虛榮了,這對他日后的成長起了重要作用。

可見,家教的方法很重要,方法得當(dāng),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