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企業(yè)家名人故事:李嘉誠的少年生活故事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親李云經(jīng)也受過很好的教育,以教書為職業(yè)。李嘉誠從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3歲就開始讀唐詩,到小學畢業(yè)時,已經(jīng)能讀《紅樓夢》、《老殘游記》、《資治通鑒》了。

可是,李嘉誠3歲時,祖父就去世了,從此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困難。父親幾次丟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沒賺到錢,最后還是回到家鄉(xiāng)來教書,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誠放學后,常常到碼頭邊去撿煤屑。父親生了病,也沒有錢去醫(yī)院,還要堅持工作,有時候一邊批改學生的作業(yè),一邊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誠深感心痛。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嘉誠一家人離家逃難,先后在汕頭、惠陽、廣州等地流浪,經(jīng)常露宿車站。父母和小嘉誠都不得不到大街上賣香煙、糖果、針線掙點錢,忍饑挨餓過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難。李云經(jīng)積勞成疾,終于病倒在床。1943年,還不到40歲的李云經(jīng)就離開了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李嘉誠從此失學了。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到處都是失業(yè)的人,李家寡母孤兒,就更難找到工作了。母親設(shè)法批發(fā)一些塑料花去賣,每天只能賺到幾角錢,根本無法養(yǎng)活一家五口。李嘉誠是家中的長子,對母親非常孝順,他不能不幫助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負,所以到處找事情做。一位茶樓老板看他們可憐,答應(yīng)收留小嘉誠在茶館里當燙茶的跑堂。16歲的小嘉誠,從此踏進紛紜復雜的社會,開始了頑強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對一個未成年的少年來說,這實在是太難熬了。小嘉誠也抱怨過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但是他想到母親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責任為家庭分憂,就是再困難也得拼下去。

有一次,因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壺開水灑在地上,濺濕了客人的衣褲。當時他很緊張,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訓斥,可是那位客人反而為他開脫,不準老板開除他。這件事給李嘉誠的印象很深,幾十年以后,當他成為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后,還感慨地說;“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讓他安度晚年。”他還說:“這也是一次教訓,誰叫自己不謹慎?父親曾多次告誡我,要作男子漢,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會吃苦。”

李嘉誠在茶樓里一泡兩年。他對這段生活從來沒后悔過。他說,茶樓是三教九流聚會的地方,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都能看到聽到。久而久之,就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面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也知道了該怎樣與這樣的人相處。他讀書不多,但是學會了利用環(huán)境觀察別人,這也算是社會心理學吧!這時練出的本領(lǐng),對他一生的事業(yè)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