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表的故事讀后感
我在《走近陶行知》這本書上有幸讀了《拆表的故事》: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男孩把媽媽的手表給拆了下來,陶行知知道后,便帶著小男孩去修表店修表,小男孩聚精會神地看著修表師傅是怎樣把“滴答”聲恢復的。臨走前,陶行知又花錢買下一只正在走的鬧鐘,給小男孩回去體驗拆了又修好的感受。
瞧,這小男孩多么酷愛探究,熱衷學習??!同時,我也被陶行知先生這種“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所感動!這不禁使我想起我三年級時發(fā)生的一件相同的事。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中午,天氣很熱,我正在睡午覺,可一旁的鬧鐘一直“滴答,滴答”的響著,讓我心煩意亂。我心想:要是可以沒有這聲音,但鬧鐘還可以走,不就不會影響我睡覺了嗎?說干就干,于是我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躍起,立即行動起來。在四處翻找,等螺絲刀,小刀等工具齊全后,我就開始拆表了。
我先是用螺絲刀旋開后蓋,然后把時針、分針分放在一邊,再取出機芯,特別是里面還有一圈鐵皮卷在一起,特好玩,剛一動就“啪”的一聲彈開來,嚇了我一跳呢。我立即手忙腳亂地從頭卷起,可怎么也卷不到原來那個樣子了,時針和分針也不知道被剛才彈開的鐵皮打飛到哪去了,好容易才床下找到,重新組裝的時候,不是零件找不到,就是多出來一堆的小玩意,甚至后蓋也蓋不上了。唉,滿頭大汗的我只好傻愣愣地坐在地上一聲不響,呆呆地看著那堆玩意。
晚上,爸爸回家看到他心愛的小鬧鐘被拆成這樣,不禁大發(fā)雷霆。我心想,完了,管他了,眼一閉,心一橫,死馬當作活馬醫(yī)吧,不解釋的話連機會都沒有的。于是我一股腦把自己的想法和經過說了出來。爸爸聽了以后,嚴肅的臉色立馬笑成了一朵菊花。爸爸告訴我:“這個發(fā)出“滴答”聲機關你是找不到的,因為這是分針、時針的齒輪相撞所發(fā)出的聲音。”
“好了,讓你媽去鐘表店把鐘修一修。”爸爸一邊找失散的零件一邊著笑說。
我弱弱地說:“我也要去,我想看看我苦心拆下來的鐘是怎么修好的。”
跟著媽媽來到鐘表店,只見修表師傅拿起工具,熟練地把我拆下來的零件一個個地安好了。我看見了“康復”后的鬧鐘開心地說:“哇,完好無損啊,哈哈哈,這下我也知道怎么修表了哦,我下次還要拆!”
媽媽瞪了我一眼,說:“敢!再拆你自己修!修不好給你幾個毛栗子吃吃。”
我吐吐舌頭,不吭聲了,不過心里卻不服氣:自己修就自己修,沒啥大不了。我不就是先前拆下來的次序不對嘛,看了師傅拆了一遍我也會了呀,也沒啥難的哇。
這就是我和故事中的那個小男孩的相似經歷,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好笑。不過,這個經歷讓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這就是大人一定要理解我們喜歡探究的孩子,支持我們學習中所犯的錯,并讓我們親歷過程,我們獲得的知識才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