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想做的
不管是大學生船娘,還是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卜冰,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贏得了多少美譽,而在于他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諾貝爾是幸福的。他一生致力于科學發(fā)明,尤其是炸藥方面的發(fā)明,雖然他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他卻內(nèi)心充實,幸福依然。周杰倫是幸福的。他的興趣是譜曲,唱歌,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當他站在成功的舞臺,看著臺下億萬粉絲的熱情呼喚,曾經(jīng)的苦難也成了幸福的源泉;劉思宇是幸福的。他不顧任何阻撓,堅持公民公益之路,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了90后青年的幸福之歌。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的生命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激情,也才能找尋到那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總是違心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們是不幸的。
有些選科的同學是不幸的,他們在選科的時候,不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而盲目聽取別人的意見,到最后,不僅成績搞得一踏糊涂,還影響了一生的發(fā)展。那些明知某個潛規(guī)則不合理,卻依然甘心被潛掉的人是不幸的,他們違背自己的意愿甚至出賣自己的良心,充當了這些潛規(guī)則的幫兇,他們一生內(nèi)心難安。還有一些人,本來是舉手之間可以做到的事,卻因為怕這怕那,而終于放棄,這些人更是不幸,因為幸福離他們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當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固然重要,我們卻也得堅守一定的底線,而不能隨心所欲,胡作非為。那些為“養(yǎng)活自己”而出賣青春的人們,不要忘記,養(yǎng)活自己固然重要,但人格和尊嚴更加不能喪失。那些為“適應社會”而顛倒黑白的人們,不要忘記,適應社會誠然不錯,但正義與良知又豈可丟掉?那些為表現(xiàn)“非主流”而花樣百出的人們,不要忘記,個性的張揚,自我的展現(xiàn),重在本色,而不可刻意追求。
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為活出真正本色的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