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永遠是春天》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癥。在有限的生命時刻里,他帶領一批樂于奉獻、敢于帶頭的優(yōu)秀農村干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xiàn)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王樂義說,“作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務必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事,離開這一條,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幾十年來,王樂義一向堅持“當村干部就得讓鄉(xiāng)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樂義這樣的帶頭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廣泛宣傳王樂義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樂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好處,是事業(yè)的需要,是人民的意愿,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看完影片后,我備受感染。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為鏡,修身正己,踐行群眾路線,認真發(fā)揮好黨員的作用,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