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每日的晨讀,我總是喜歡看《教師博覽》。因為她資料廣博,風格清新,品位高雅,常常能我的引起共鳴。
近日在《教師博覽》中看到一篇文章,名為《老師的樣貌》,應對這篇趣文,我不禁啞然失笑,也為長久以來教師為自己定格了的形象而失落。
文中這樣寫道:
在超市,碰到學生,問:“作業(yè)做完了嗎”——這是老師的樣貌。
“六一”節(jié),在歡樂谷碰到排著隊準備玩過山車的學生一家,摸摸學生的頭說:“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媽媽這么陪著你玩,要用好成績來回報哦!”——這是老師的樣貌。
暑假,在麗江古城遇見父母帶出來旅游的學生,老師擦擦學生鼻子上的汗珠問:“好玩嗎”“好玩!”學生答。老師說:“好玩回去要寫日記把它記錄下來和同學分享哦!”——這,也是老師的樣貌。
朋友強烈抗議:“拜托,老師能不能不要總是這個樣貌”于是,再和這位朋友出門,我提醒自己換個樣貌。一進電梯,一個學生便對我行了個隊禮,我點頭回禮??粗种心弥膬杀韭?,我表現(xiàn)出孩子一樣的好奇:“這本書好看嗎”學生誠惶誠恐地回答:“我的作業(yè)做完了!”
字里行間,雖說也表現(xiàn)出老師對學生殷殷關切之情,但卻也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教師關注的更多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學生的眼中,老師永遠是教學者,而非朋友。為什么會這樣,我想是老師一貫夫子式的教導使自己在孩子們的心目定格了,“師生平等”早已被這種夫子式的教導淡化掉了。朋友相見,學生會舉著手中的漫畫書:“可搞笑了,你想看嗎”而師生相見,回答卻只能是誠慌誠恐的“我的作業(yè)做完了”。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么陌生人會那么自信地對我們說:“你們是老師吧”每當聽到此話時我心中總一種被人看穿的窘迫和失落,在這兒我找到了答案:是教學中一向地循規(guī)蹈矩讓我們失去了個性,教學目標的單一在我們所有教師的面頰上打下同一的烙印;以前我也曾疑惑,為什么平易近人的老師還是讓學生敬而遠之,我想還是我們不分分場合的“諄諄教導”拉開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我們沒有成為孩子們的“共同遭遇者”,沒有真正成為課上與學生同學,課下與學生同玩的伙伴,教師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已構成了定格。這是我們做教師的一種失敗,也是我們做人的一生中失敗。為什么時候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形象,做生活中普通人,而不再是教師呢。